唐代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的生平
莫宣卿,广东封川县(今封开县)人。字仲节,号片玉。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 农历八月十七日。约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钦点状元。
莫宣卿为遗腹子,母亲梁氏因家境困难,改嫁开建县(今封开县南丰镇)莫及芝。莫宣卿七岁能诗。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愤然在沙中写诗一:"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前面句载《全唐诗》,后两句载《开建县志》)。莫宣卿稍大入乡校,就读于名师梁明甫。十二岁举秀才,后在麒麟山侧建一书屋,刻苦改读。诗《答问读书居》云:"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见《全唐诗》十七册)。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有一首《及第自咏》云:"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莫宣卿中状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赐内阁中书大学士。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陈情,请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为台州别驾,莫宣卿离京时众官相送。同榜进士柳珪赠诗一首:《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想到故乡应腊过,药囗犹有异花薰。" (见《全唐诗》十七册)。
莫宣卿荣归故里,奉母携眷赴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安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今河儿口镇)。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
在唐朝时期其实出现了很多的状元,但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年龄最小的状元,他不仅年龄最小,而且去世的也非常早,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他的名字就叫做莫宣卿,或许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都感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实莫宣卿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的一些生平是值得让人学习的。
在很小的时候,莫宣卿就被当地的人称为神童,因为他在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作诗了。其实莫宣卿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是非常的艰苦的,莫宣卿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就带着他改嫁到她的继父家里,当然她的继父对他也非常好,而且继父家里还比较有钱,供得起她读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条件在,而莫宣卿本人也并不是那种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所以他在能够读书的期间是非常刻苦努力的读书。然后就开始参加考试,并且在全国的考试当中拿到的第一名,成为了当时他们那个省里面第一位状元。
他成为状元之后,也被皇帝指到了一个府里面去做官。我相信莫宣卿的官其实是做的非常好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传出来莫宣卿因为得罪了谁或者是因为工作上面的事情而遭到贬谪,所以我相信莫宣卿在当时的官位上做得是非常好的。
不仅如此,莫宣卿在当时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可能一个是因为莫宣卿的才华非常出众,这就吸引了许多的人愿意和他结交,另一方面应该是莫宣卿为人处事非常的有情商,不会去得罪其他的人,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人和他做朋友。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莫宣卿因为自己的一些自身原因,然后就毅然决然的辞官,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
当然并不是说他就不为当时的朝廷做贡献,阿莫宣卿的意思就是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这也在一定的意义上为当时的朝廷,为当时的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当时的皇帝是非常爱惜莫宣卿的才华的,但是莫宣卿的自身原因太多了,所以莫宣卿还是婉拒了当时皇帝的好意,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莫宣卿并不是那种追逐名利的人,相反他对名利财富这些都还是比较淡薄的。也正是因为陌生期有着这样的心性,所以他才会有如此好的才华,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因为心性确实是决定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到底能够走多远的一个标准。但是比较悲惨的就是莫宣卿在自己35岁的时候就因为生病而去世了。在古代这样的年龄算得上是英年早逝,所以我一直就有一些感概:感觉只要是有很大才华的人,要不就是生活经历很悲惨,要不就是总归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使得有才华的人才会留下不一样的事迹。莫宣卿就是这样一位非常特殊的人,因为在那个时代,他能够有如此伟大的思想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的名字才会留在我们的历史书上。这并不单单是说他是当时名气比较大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他身上的一些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有很多人都做不到他那样的程度。但是莫宣卿如此勤奋的好学之风,也确实影响了一些人,正是因为莫宣卿非常的勤奋,所以他才能够走得如此之远,而这些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像莫宣卿学习在当时也确实推动了学风的一个良好的发展。